2025-02-28
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,浙江奥思伟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引擎,驱动产业变革。其位于浙江诸暨的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总部基地项目,总投资55亿元、占地352.7亩,目前正加速建设,预计2025年三季度全面投产。尽管总部尚未完全落地,但企业通过现有产线的“人机协同”模式与研发端的持续突破,已经为中国智造注入新动能,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鲜活样本。
奥思伟尔的电驱动生产线并非冰冷的全自动化场景,而是以“智能化设备+经验型技工”为核心的人机协作体系。在焊接、装配等关键工序中,智能操作设备承担高精度操作,保障最低误差率;而在质检、调试等需要经验判断的环节,技术团队通过辅助系统实时分析设备数据,确保产品合格率高达99.5%。这种模式既发挥智能化设备的高效优势,又保留人工的灵活性与创造力,使产线具备快速切换车型适配的柔性能力。
通过ISO9001和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深度应用,奥思伟尔创新性提出“双轨校验”机制——设备传感器数据与人工抽检结果交叉验证,构建了独特的“零缺陷”保障体系。目前,该模式已为吉利汽车等合作伙伴稳定供应超25万套驱动模块。
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人才驱动的创新。奥思伟尔近年来组建了超百人的研发团队,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35%,形成了从电机设计、控制系统开发到工艺优化的全链条攻关能力。这支“技术特种兵”已斩获“车载驱动模块总成”专利(CN111193419B)等40多项国家级专利,其最新研发的风冷式驱动电机控制器(CN116345992B)采用仿生散热结构,突破传统液冷技术限制,在高温环境下仍可保持功率稳定性,助力整车续航显著提升。
奥思伟尔新专利的诞生,展现了其在电动车技术研发上的前瞻性,也为后续的新能源电车市场注入新的活力。这一技术符合当前市场对环保、节能电动车需求日益增加的趋势。行业专家表示,行业正处于电动化、智能化的转型关键期,而这一风冷式车载驱动电机控制器的专利,将为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提供更为强大的技术支撑。
现阶段,奥思伟尔选择以数据赋能构建竞争力,其智控系统覆盖从物料入库到成品出厂的多个关键节点,通过动态优化排产计划,使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0%以上。同时,将用户端的10w+车辆运行数据反向调入研发系统,形成“市场反馈—技术迭代—工艺升级”的飞轮效应。
这种生态化思维同样体现在产业链协同中。奥思伟尔联合旗下子公司五少半导体开发定制化IGBT模块,在材料革新、芯片封装等环节提前布局。董事长曹冠晖曾言:“我们打造的不仅是生产线,更是技术裂变的孵化器。”
奥思伟尔的实践揭示:新质生产力并非简单的机器替代,而是“人才密度×技术创新×场景深耕”的乘积效应。通过研发端的超前投入与人机协同模式的创新,奥思伟尔单位产值能耗已经大大下降,年减排二氧化碳也有了显著降低。
随着诸暨总部投产进入倒计时,一个更宏大的蓝图正在展开——未来基地将实现研发、中试、量产的三位一体,预计年产200万套电驱及电控系统总成产品。这场从“渐进式创新”到“颠覆性突破”的进化,或许正是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最佳注脚。